大部分人做完艾灸后,很少會去注意自己的灸痕。但如果你細心觀察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:艾灸后幾乎總會留下一些或淺或深、或淺黃或紫紅的灸痕。

看灸痕,判斷健康情況
其實身體健康與否,通過灸痕就可以判斷的:
1、紫黑而黯:一般表示體有血瘀,如行經不暢、痛經或心臟供血不足等,受寒較重,也會出現(xiàn)紫黑而黯的印跡。如印跡數(shù)日不退,則常表示病程已久,需要多調理一段時間。如出現(xiàn)大面積積黑紫印跡時,則表示風寒所犯面積大,應對癥處理以驅寒除邪。
2、呈散紫點,深淺不一:表示為氣滯血瘀之癥。
3、淡紫發(fā)青伴有斑塊:一般以虛癥為主,兼有血瘀。如在腎俞穴處呈現(xiàn),則提示腎虛,如在脾俞部位則系氣虛血瘀。此點常伴有壓痛。
4、鮮紅而艷:一般提示陰虛、氣陰兩虛,陰虛火旺也可出現(xiàn)此印跡。
5、呈鮮紅散點:通常在背部大面積出現(xiàn),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,則預示該穴所在臟腑存在病邪。
6、灰白,觸之不溫:多為虛寒和溫邪。
7、表面有紋絡且微癢:表示風邪和濕癥。
8、水汽、水珠:表示該部位有濕氣。
9、水泡:說明體內濕氣重,如果水泡內有血水,是熱濕毒的反應;水腫水汽過多者,揭示患氣證。
10、出現(xiàn)深紅、紫黑或丹痧,或觸之微痛兼身體發(fā)熱者,提示患熱毒證;身體不發(fā)熱者,提示患淤癥。
11、皮色不變,觸之不溫:提示患虛癥。
12、汗毛聳立:風、濕、寒均重。
觀察灸泡顏色,辨身體狀況
很多人在艾灸的時候,通常也會灸出水泡(這里的水泡不是燙傷)。實際上,從灸泡的顏色上,可看出你的身體狀況是怎么樣的。
水泡是無色的,說明是寒濕;
水泡是黃色的,說明有郁熱的表現(xiàn);
水泡是血水樣,說明體內濕毒很盛!
水泡出現(xiàn)后,一般會有輕微疼痛感,有的人則沒有任何痛感。
其實,遇到水泡后,不用害怕,不用擔心,也不用考慮說要停灸多久,大可以繼續(xù)在水泡的位置施灸,數(shù)次后水泡就會自行潰破。潰破后,仍然可以繼續(xù)施灸,直到結痂。結痂后,還可以施灸,這時會有液體狀的物質從痂體下滲透出來。
事實上,以上的種種表現(xiàn)均為艾灸后的排病反應,而流出來的液體狀物質也大多為人體瘀滯的廢物,這些廢物的不斷流出,會加速身體的康復。所以,艾灸出現(xiàn)灸泡是件好事!
溫馨提示
灸泡出現(xiàn)后,也不會化膿,所以一般不需要消炎藥水消毒。如果盲目消炎,反而是畫蛇添足。
此時應當相信你身體的自愈能力。不久水泡破裂后,就會很快結痂,基本上不會出現(xiàn)化膿發(fā)炎。
但是患者傷口如果接觸了不干凈的物質或在不潔的環(huán)境中活動,那就另當別論了。
艾灸后皮膚瘙癢,體內有風寒濕邪
除了出水泡,還會有灸友艾灸后感覺灸過的部位發(fā)癢,有的還會伴著出現(xiàn)疹子,瘙癢難耐,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現(xiàn)象,這主要是因為體內有風寒濕邪。
因為,艾灸可以幫助人們促進體內毒素的排泄,其中有一部分會通過皮膚外排出去,這些排到皮膚上面的毒邪就會刺激到皮膚,導致皮膚發(fā)癢。并且毒邪在排出去的過程當中,皮膚上面就會出現(xiàn)不同癥狀的疹子。這就是常常說的排毒以及排病的反應。
對于這種現(xiàn)象,只要可以忍受,一般不用理會。如果不能忍受,就需要暫停艾灸。體寒重的人在艾灸過程當中會頻繁出現(xiàn)以上這些情況。如果自己也屬于這種人群,那么我們就需要有耐心堅持下去。